top of page
搜尋

A2.自由鐘

  • 作家相片: BOBO hsu
    BOBO hsu
  • 2016年5月11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基本歷史:

1954年1月23日,1萬4千多名韓戰反共義士分成三批,乘著美軍的軍艦艇前往台灣。1954年1月下旬,義士返國前三日,舉國熱烈準備著迎接,台北市中山堂正面立起一個高舉火炬的自由女神巨像,女神腳下綴有「自由日」三個大字,堂頂架設巨鐘一座。第一批返國的義士自基隆登陸,每一教堂、廟宇、祠堂都要響起自由的鐘聲,為義士重獲自由祝福,接受全台民眾的熱烈歡迎,他們在台北市遊行,市民張燈結綵表示慶祝,全台灣各大城市自由鐘都敲響23下,並訂1月23日為123自由日,紀念反共義士重獲自由。位於臺北榮譽國民之家忠義公園內的鐘樓,於1976年1月23日啟用,僅在每年「自由日」紀念儀式中敲鳴。「自由鐘」為臺北榮家的精神標誌,也象徵著自由與公正。

►材質:銅、中間的鐘擺是木頭做的

自由鐘上文字:

中華民國65年自由日建立自由鐘,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督)導委員會反共義士輔導中心全體員工 義士敬獻,我反共義士由韓歸國後,之廿一年定居三峽感於,

自由之可貴並懸鐘以彰,其義並為之銘曰,

唯我義士 一萬四千,救濟祖國 奮勇爭先,

生聚教訓 忍逾廿年,反共鬥志 歷久彌堅,

定居三峽 華廈連興,山環翠鏡 築享林泉,

齊叨庇護 感戴難立,懸鐘教義 師法前賢,

聲鳴山谷 響徹九天,震驚匪膽 鐵幕為穿,

復仇雪恥 ,永矢弗護。


 
 
 

© 2023 by Sarah Lan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 Basic Black
  • Twitter Basic Black
  • Instagram Basic Blac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