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8.歡迎義士歸國


►基本歷史:

台灣的反共戰俘分成三批,於1954年1月23日由基隆上岸抵台,接受全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被稱為「韓戰義士」。他們在臺北市遊行,市民張燈結綵表示慶祝。26、27日,第二、三批反共義士(包括「五百大刀隊」)也陸續抵台,至1月29日為止,共計14715人來到臺灣,從此「反共義士」名詞大量被臺灣使用。

1954 年1月25日,第一批反共義士抵達基隆港後,接著至歡迎大會會場,各首長相繼致詞後,義士們紛以血染的國旗贈予時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義士就業輔導處處長 蔣經國作為紀念,共達十七面之多。蔣經國激動回應:「看了這些旗子就像看到民族英雄岳飛、史可法、國父以及革命先烈的血跡,也就是岳飛、史可法、國父精神 的重現。⋯⋯一定要珍重保存這些血旗,把他們帶到南京去,帶到北平去。」歡迎會後,義士們在熱烈歡呼和掌聲中,步出會場,登上卡車,每車廿五人,離開碼 頭,環遊基隆市區後,即向台北市進發,遊行沿途,許多義士們也將他們珍貴的紀念物如血旗、血書、徽章、克難所製物品,完全散盡,擲向車外,作為贈答迎接人民的禮物。

而根據維基百科註解,對當時逃難到臺灣的中華民國而言,韓戰的爆發延遲或阻礙了人民解放軍攻臺,美國因此保護臺灣,使中共失去了攻占臺灣的機會。中共參戰直接導致中美關係破裂,此後中國被長期孤立;美國同時認識到中華民國對牽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重要性,將臺灣 重新納入防禦體系。日後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即是基於韓戰的影響;美國也因此改變了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態度,繼續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

►材質:油畫

►田野小故事:

與榮家伯伯田調時提及這張畫,畫作上的國旗,是義士們於韓國時製作的血旗,回到台灣時獻給蔣經國先生,畫作中血旗上標示著1953年八月,歷史上1953年時義士們還在韓國,1954年回到台灣,代表國旗獻給蔣經國先生是一年後的事,畫作中的國旗顏色由淺至深,代表血旗褪色的樣子,但畫中矛盾之處是畫面中的軍人們穿著的軍服上還寫著(PW),代表「戰俘」之意,推敲之下,這時間點中的義士們已回到台灣,並不會身穿戰俘營的制服,因此這或許是畫家的筆誤。

王伯伯:「當時曾有段時間,夏天穿著美軍發的紅色短袖短褲,上面都印有大大的PW兩字,胸前、背後、臀後;PW就是戰俘的符號,為了和其他人區別,防止逃兵。冬天美軍發下的冬大衣,尺碼特別大,因為美國人體格比較高大。」


bottom of page